close
想要找到CP值高的零食怎麼這麼難~~但是居然有同事一律都推的【台灣小糧口】餅乾 ● 牛奶法式薄脆餅(5盒組)

突然想到就很想吃,結果上網一看什麼都想吃每個都想買一點

同事就說不然來團購一下,結果馬上就開團成功XD超級~傻眼18.gif

除了買【台灣小糧口】餅乾 ● 牛奶法式薄脆餅(5盒組)我也買了其他好多種零食

餓的時候可以吃,還可以分食~重點是不用去外面大包小包採買

在網路上訂購就是很方便~因為是商城東西當然琳瑯滿目XD所以不只買了【台灣小糧口】餅乾 ● 牛奶法式薄脆餅(5盒組)還買了

推薦推薦~~每個都想吃所以就請同事一起團購真的 好期待零食送來的那天!!!





不只【台灣小糧口】餅乾 ● 牛奶法式薄脆餅(5盒組)價格便宜 還有好多也都很優惠

如果在購物商城買的話,除了有詳細的介紹以外,更有保障!! 而且很方便只要上網點點點就會送來速度也很快~on09


↓↓↓限量折扣的優惠按鈕↓↓↓






?





◎★ 頂級細膩的法式味蕾|◎★ 薄皮酥脆,濃郁內餡|◎★ 進口可可脂製成內餡|

【台灣小糧口】餅乾 ● 牛奶法式薄脆餅(5盒組)

討論,推薦,開箱,CP值,熱賣,團購,便宜,優惠,介紹,排行,精選,特價,周年慶,體驗,限時,辦公室零嘴,辦公室零食,辦公室健康零食


↓↓↓現在馬上點擊購買↓↓↓



另外在推薦我平時會使用的平台可以比較價格找便宜~~

寶貝用品購物網推薦

Hotels.com

法貝兒嬰兒用品

專門賣寶寶天然的清潔用品~~

Agoda訂房網

MOTHER-K Taiwan

韓國首選婦幼產品,既時尚又實用

Agoda訂房網

MamiBuy媽咪拜

適合給新手爸媽的嬰兒購物網,一應俱全!

各大購物網快速連結

東森購物網 東森購物網 性質大多相同
建議每一家搜尋要購買的品項後
比對出能折價卷能扣最多的一家來消費
保養品、化妝品我比較常在momo購物網買,切記是"購物網"才有正品保障!!
森森購物網 森森購物網
udn買東西
MOMO購物網 MOMO購物網
MOMO購物網 瘋狂麥克 有時候新鮮貨我都在瘋狂麥克找,基本上想找的,瘋狂賣客都會賣~












1111

毛陳冰,女,漢族,1987年1月生,中共黨員,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設計部職員。

QQ群裡一則求助信息,讓從未出過遠門的20歲女孩,隻身完成瞭此生第一次遠征。她日夜兼程趕赴貴州山區,用自己240毫升的“熊貓血”(稀有血型),將黎平縣山區病危產婦楊昌花從死亡線上救回。

2007年,毛陳冰從稀有血型QQ群裡得知,貴州省黎平縣一名29歲的農村孕婦楊昌花,因宮外孕大出血,生命垂危,她的ABRH陰性血型非常稀有,整個貴州省血庫都沒有。擁有同樣血型的她,毫不猶豫決定赴黔救人。瞞著傢人和朋友,向同學借錢湊足路費,隻身匆匆出發。30多個小時後,這個身高不到155cm、體重隻有88斤的單薄女孩,一個人出現在黎平縣人民醫院門口,邊進門邊抬起右臂。這支手臂上流淌的ABRH陰性血型血源,是產婦楊昌花生存的希望。在毛陳冰的堅持下,院方勉強同意讓她輸100毫升,她卻要求一次捐400毫升。輸到240毫升時,她突然出現瞭昏厥,醒來後卻仍要求繼續抽血。為瞭一個素不相識的人,毛陳冰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在場者無不為之動容。患者脫離危險後,毛陳冰拒絕瞭患者傢屬的挽留和酬謝,匆匆趕回學校。那天是她媽媽的生日。“媽媽,我有個最大禮物送給你。我今天去救人瞭!”陳冰用微帶疲倦的聲音興奮地告訴母親。在完成獻血救人之旅後,媽媽是毛陳冰唯一想告知的人。她說自己身體裡“熊貓血”是母親遺傳給她的。陳冰告訴母親,她正試圖“躲避”受助人的查訪,她不想讓別人知道她做瞭這件事情。

事後,黎平縣委宣傳部幹事不忍將這份深烙人心的感動埋沒於塵沙中,化名“毛麗”把整件事情的經過刊登在貴州的報刊上。很快,毛陳冰千裡飛赴貴州山區獻血救人的感人事跡傳開後,越來越多的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動。有的同學拿起手中的畫筆自發創作漫畫,在校園和社區展出,學生社團以此為藍本編排瞭情景劇。在貴州,她的經歷被傳為美談,受助婦女楊昌花和姐妹們專門創作瞭侗族大歌《美麗的心靈》,感激毛陳冰千裡獻血的救命之恩。

毛陳冰榮獲浙江省三八紅旗手、浙江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102王文忠事跡

王文忠,男,漢族,1962年4月生,中共黨員,河北省棗強縣芍藥村黨支部書記。

王文忠在北京知名的外貿商業街雅寶路上擁有6傢門店、經營著6個皮草品牌、固定資產超億元,卻於2007年毅然回到自己的傢鄉擔任村支書。他把帶領傢鄉父老過上好日子作為自己最大的事業,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自己最大的心願,生動詮釋瞭一名共產黨員愛國愛傢、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

“我回來不是為瞭當官,是想回報社會,為鄉親們做點事。”在第一次全體村民代表大會上,王文忠說的話擲地有聲。自任職以來,他個人出資418萬元對芍藥村進行瞭街道硬化和環境綠化,興建瞭學校、村民活動中心和醫療中心,徹底改變瞭村容村貌。“村容村貌的改觀還不能從根本上摘掉鄉親們的窮帽子。隻有群眾富裕瞭,日子才能有奔頭。要實現富民目標就要發展經濟。”他熟練運用黨在農村的各項富民政策,引導群眾提高組織化程度,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先後帶領群眾創建瞭芍藥村裘皮服裝合作社、無公害蔬菜大棚合作社、林下生態養雞合作社,並獨創瞭“8+2”的脫貧致富模式:把入股的30戶村民分成3個小組,10戶人傢結成一組,其中8戶是既有錢又有勞力的傢庭,2戶是村裡比較貧困的傢庭,他們沒錢但可以出力,入體力股,年底平均分紅。讓富戶幫窮戶,在致富道路上實現共同富裕。在王文忠的帶領下,芍藥村從過去當地有名的窮村、亂村、落後村,成為河北省的文明村,人均純收入由原來的不足1500元增加到瞭5000多元,群眾的錢袋子鼓瞭起來。

王文忠致力於公益慈善事業。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正在北京醫院輸液的王文忠來不及辦理出院手續就立即趕回村裡,組織瞭一支由他任隊長、15人組成的“芍藥村抗震救災青年突擊隊”,迅速趕往災區一線,出資36萬元購買災區急需物資,個人交納“特殊黨費”10萬元。2010年西南地區遭受嚴重旱災,他四處聯系給災區捐款打井,給雲南省雲龍縣團結彝族鄉捐款10萬元。玉樹地震發生當天,他率領芍藥村18名黨員、帶著30萬元的物資奔赴災區,奮戰瞭八天八夜。20多年來,他為社會捐助的資金超過千萬元。

王文忠獲得全國抗震救災模范、全國百名優秀志願者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文明網“中國好人榜”。

103王文珍事跡

王文珍,女,漢族,1962年12月生,中共黨員,海軍總醫院護理部總護士長。

對於王文珍來說,2009年10月27日終生難忘:在人民大會堂,她從胡錦濤主席手中接過“南丁格爾”獎章——一名護士所能獲得的最高褒獎。從事醫護工作30多年來,王文珍被群眾譽為“身邊的‘提燈女神’”,她像南丁格爾那樣,用心燈照亮瞭無數需要幫助的生命。

一個小夥子得瞭艾滋病,絕望地跳樓自殺,生命垂危。因為恐懼,很多年輕護士不願意承擔護理工作。王文珍說:“不能對任何病人另眼相看,讓我來!”搶救時,患者的嘔吐物噴瞭王文珍一臉,她沒一句怨言。術後,她為病人洗頭洗臉、剪指甲、刮胡子,病人排便障礙,她就戴上手套為他掏大便……出院時,小夥子泣不成聲:“您比我的親姐姐還要親!”

一名維族男青年重傷昏迷被送到醫院。患者身無分文,無法聯系到親友。“病人躺在這裡,我們必須管!”王文珍立即組織搶救,保住瞭患者的生命,並悉心照料、端水喂飯。兩個月後,她動員大傢為病人捐款補齊醫藥費,並親手買好車票送他登上回傢的火車,還把一張寫著“註意事項”的字條從車窗遞給男青年。

一位農民工接受急救時身上沒有帶錢,王文珍墊付瞭醫藥費。病人出院時,她不但婉言拒絕患者還錢,還塞給對方400元,囑咐他買點營養品。在王文珍看來,這樣的事兒不算啥。多年來,她為患者墊付醫療費、為受災群眾等愛心捐助共6萬餘元。

2003年年初非典肆虐。“不管有多麼大的傳染性,隻要病人來瞭,我第一個值班!”王文珍奮戰非典病房122天,護理發熱病人3000多,3次放棄輪休。她說:“除非我感染,否則決不離開。”

2008年,汶川發生大地震。王文珍再次沖上第一線。天氣寒冷,王文珍囑咐護士在給病人輸液前,先用體溫把液體焐熱……她和戰友們一起用床板、坐椅抬傷員,多次累得癱坐在地。生死大救援期間,王文珍沒洗一次臉,沒刷一次牙,共參與救治傷員109名。“病人把生命交給我,我就要像對待親人一樣負責到底!”王文珍說這是她的職業操守和人生信條,終生不變。

104王振治事跡

王振治,男,漢族,1962年7月生,中共黨員,陜西省西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民警。

2008年9月,王振治和妻子不顧傢庭困難,領養瞭4名被遺棄的兒童。他們最小的3歲,最大的9歲,都有先天嚴重殘障。幾年來,王振治夫婦當起瞭他們的父母,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教他們學會自理,供他們上學讀書,給他們幼小的心靈以莫大慰藉,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真情與溫暖。

孩子們到傢的那天晚上,最小的孩子就發燒38.7度,王振治和妻子心急如焚,給他量體溫、敷毛巾、擦酒精,照顧吃藥,直到凌晨4點孩子體溫正常才安心睡下。自此,他和妻子撫養這4個孩子的艱辛歷程也開始瞭。

2009年9月,妻子因長期的勞累,患上瞭甲狀腺腫瘤住院手術。他請瞭假一邊照顧妻子,一邊照看孩子,買菜、做飯、收拾房子、洗衣服,給他們洗澡,一天4趟接送,晚上還要輔導孩子作業,做按摩等。20多天下來,整整掉瞭8斤。上大學的女兒得知媽媽的病情後哭著問王振治:“爸,媽身體不好,咱傢也不富裕,還要照顧幾位弟弟妹妹,你承受得住嗎?”王振治的身體也不是鐵打的,也有勞累的時候,但他決心不再“拋棄”他們,讓四個孩子第二次成為孤兒!教他們學會生存本領,讓他們得到與常人同樣的快樂和幸福,成為王振治夫婦不離不棄的精神支撐。

近4年,夫婦倆手把手教會瞭孩子們穿衣吃飯、獨立行走和生活自理。孩子們的點滴進步,讓夫妻倆在淚水和汗水中享受瞭親情的溫暖和成功的喜悅。王振治收養殘障孤兒的善舉帶動更多人加入到奉獻愛心、自覺助人的行列中來。冬天有人給孩子們送來棉衣,夏天有人送來涼鞋,還有人送來玩具和學習生活用品,咨詢福利院如何收養殘障兒童和孤兒的人越來越多……王振治在向好心人表示感謝的同時,常說這樣一句話:需要關愛的孩子們還很多,隻要大傢都獻出一點愛心,小愛就聚集成大愛,我們這個大傢庭就會更加溫暖。

王振治被同事和身邊群眾親切地稱為“交警爸爸”和“感動哥”。2011年,他被評為西安市十大道德模范、第二屆感動古城十大民警,榮獲西安市公安系統“愛民為民”特別貢獻獎。

105王景光事跡

王景光,男,漢族,1987年12月生,江蘇南京曉莊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學生,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人。

2008年,王景光考入南京曉莊學院,作為一名西部貧困山區的孩子,他希望為傢鄉做一些實事。2009年、2010年暑假,他兩次帶領東部發達地區的老師和學生來到自己故鄉寧夏固原市等地區開展支教和社會調研活動,促成南京曉莊學院加入寧夏鹽池教育發展基金會(寧夏第一個服務教育、服務師生的基金會),與鹽池縣政府建立瞭南京曉莊學院鹽池教學實踐基地。

為瞭幫助別人,他組織瞭義賣活動。在重陽節,他和自己的兩名室友組織瞭孔明燈義賣活動,將賺來的錢捐獻給瞭江蘇海事學院一名患白血病的學生。聖誕節期間,他在學校進行瞭3天義賣,所得款項3100元全部捐給瞭寧夏固原市賀套村小學的貧困孩子們。

為資助8名寧夏失學兒童,他曾在學校同時兼職3份臨時工作:在校園書店賣書、做老師的助手、在圖書館整理書籍。他賣過菜,發過傳單,做過廣告公司的業務員、建築工地安裝工,在小飯店當過夥計。2010年,他在南京一傢酒店作發貨員,每天完成課業後,就匆匆吃幾口晚飯趕到酒店上班,常常忙到次日凌晨一兩點才回宿舍。他每個月都要捐出工資的大部分資助孩子上學,最多的時候要捐出1400元。王景光說:“學生不僅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掌握生存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能肩負起服務他人與社會的大責任。”

王景光被評為感動寧夏2010年度人物、感動南京2010年度人物、江蘇省優秀青年志願者和優秀大學生。

106王瓊琳事跡

王瓊琳,女,漢族,1932年10月生,中共黨員,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蠶桑局退休幹部。

王瓊琳一生以張思德和雷鋒為榜樣,以奉獻社會、服務群眾為追求,甘守清貧,慷慨助人,以凡人善舉豐富瞭助人為樂的時代內涵。

1981年4月,王瓊琳在路上碰到一位因傢庭矛盾導致精神失常的年輕婦女,好心的她將這位婦女領回自己住處,悉心為她洗澡、換衣、梳頭,第二天將她送到精神病院治療。一月後,年輕婦女康復回傢時,王瓊琳又送上5套衣服和100元現金。後來,這位婦女寫信感謝道:“謝謝您啊,我的大恩人,沒有您就沒有我全傢的今天……”收信當夜,王瓊琳徹夜難眠,思緒萬千。正是這件事讓她深深懂得,捐一點錢物或能解決他人救命之需,做一點好事或可改變人的一生。由此,她開始瞭長達數十年的愛心生涯。

王瓊琳十七年如一日,堅持資助高坪一小的貧困孩子們,成為學校有名的“愛心婆婆”。每年兒童節和教師節,她都要給學生和老師們買鋼筆、本子和毛巾等學習、工作用品,從未落下過。讓老師們和孩子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995年兒童節前夕,當時王瓊林因患嚴重骨質增生在成都住院,經濟十分困難,但是仍然托人到郵政局給孩子們寄來用於購買禮物的150元錢。

王瓊琳對於身邊的人總是盡量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三輪車夫劉大爺3個孫兒上學困難,她共資助1500多元;西華師大一位貧困學生無錢完成學業,她帶動社會各界捐款2萬餘元;貧困黨員馬庭華患腦溢血,她省下200元錢送到馬傢;白塔居委會何德發老人的兒子患神經病,老伴去世後孤苦伶仃,她先後捐助500餘元;區委送她200元慰問金,她再添100元捐給腦癱兒童傢庭……

1986年退休後,她的退休金每月隻有200多元,直到現在,每月也隻有809元。對急需幫助的人,她是那樣大方,少則幾百,多則上千,而對自己和傢人卻很“吝嗇”。傢裡除女兒2008年春節為她新買的21英寸彩電外,沒有一件現代傢具。立櫃、平櫃、架子床是1958年結婚時添置的,一口用瞭20多年的銻鍋磕碰變形,一條毛巾剪成兩塊使用,牙齒掉瞭12顆也不舍得補上一顆。6年前,老伴為她買的皮鞋至今鎖在衣櫃,還穿著補瞭7個補丁的舊皮鞋。多年以來,王瓊琳幫助別人的資金數額超過8萬元,對於一個身患多種疾病且3次開刀的老人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難能可貴、撼人心靈的數字!

2005年11月30日,王瓊琳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的她變得更加忙碌,在繼續關心幫助他人的同時,不顧左腿殘疾,拄著拐仗為群眾作報告。雖然身體不是很好,但隻要有邀請,再累她都趕到,而且堅決不要報酬。

王瓊琳被評為南充市關心下一代工作特殊貢獻獎、幫扶之星、扶殘助殘先進個人、感動南充十大人物、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入選中國文明網“中國好人榜”。

107厲莉事跡

厲莉,女,漢族,1978年8月生,中共黨員,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助理。

2009年4月,厲莉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復發的受捐者捐獻瞭骨髓,這是她繼2007年為其捐獻後第二次傾力相助、再賦新生,也是她堅守利他精神、無私奉獻他人的生動寫照。她用自己堅定不移的無私博愛譜寫瞭感人至深的生命贊歌,受到人們的廣為稱頌。

2002年2月,厲莉在大學畢業後登記成為一名骨髓志願捐獻者,她始終信守著這份承諾和責任。5年後,中華骨髓庫打來電話告知厲莉:患有白血病的小女孩小穎需要她的幫助!厲莉毫不猶豫地答應瞭。當時,她即將步入婚姻殿堂,怕父母擔心,就瞞著二老,邊籌備婚禮邊暗中做起瞭骨髓捐獻前的準備。婚禮結束後不久,厲莉捐獻出骨髓,小穎手術治療成功,恢復健康。捐髓後,厲莉始終掛念著小穎,經常通過電話、短信等鼓勵孩子。2009年3月,小穎再次發病。如果此時捐獻骨髓,已過而立之年的厲莉的“生子計劃”至少要擱淺兩年,到時將面臨高齡產婦的危險。但是,在丈夫的支持下,厲莉很快作出決定,自費飛赴上海,第二次捐獻骨髓。捐獻時分離淋巴細胞所帶來的強烈不適、渾身疼痛無力,捐獻後長久的疲累倦怠和抵抗力下降,延期生育成為高齡產婦的危險,在厲莉看來都不算什麼。“隻要孩子能夠平安康復,其它事情可以慢慢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給社會一個向前的加速度”,厲莉從奉獻中得到瞭喜悅和滿足。

厲莉的愛心和執著一直體現在工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每年元旦春節期間,農民工追索工資的案件增多。厲莉對這些急需法律幫助的農民工視同手足,耐心溝通瞭解,妥善處理案件。“真沒想到首都法院的法官態度這麼好,把案子交給這樣的法院審理,我們放心”,農民工兄弟們動情地說。赴青海考察之行中,她率先拿出身上所有的錢和食物捐助貧困的牧民傢庭。厲莉的優秀品德深入人心,被稱為愛心法官。一位市民在勞模表彰頒獎典禮上主動為她拍攝瞭多張照片,親手將自己裝裱好的大幅照片送給瞭她。他說:“厲法官的事跡太感人瞭,我一定要親手把這張照片送給她,向她送上我的欽佩與祝福。”

厲莉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法官、北京市先進工作者、首都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108買世蕊事跡

買世蕊,女,回族,1963年3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新鄉市糖業煙酒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30多年來,買世蕊傾註大量心血,幫扶老紅軍、老榮軍、革命傷殘軍人、下崗職工、貧困學生和孤寡老人,先後資助數十名特困傢庭輟學子女,幫助40名失學女童重返課堂,照顧8位孤寡老人,與20多名老人結成幫扶對子,義務為100名老榮軍提供幫助。她用實際行動樹立起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用無私奉獻感動瞭中原大地。

她是榮軍休養院的常客,“他們都是人民的功臣,應該享受到更多的親情”。她每周為老榮軍、革命傷殘軍人送貨上門,為傷殘軍人洗衣服、拆被子、打掃衛生、送醫送藥。老榮軍們隻要聽到她的腳步聲,就興奮地相互轉告“咱閨女來瞭!”每年“八一”節前夕,買世蕊都要帶著慰問金、慰問品到部隊看望子弟兵,幫助戰士做飯、縫補衣服、做思想工作,先後資助20多位傢庭困難的戰士,幫助19名軍嫂安排工作,被戰士們親切地稱為“愛心媽媽”、“知心姐姐”。

買世蕊特別關註孤寡病弱的老人。她先後精心照顧8位孤寡老人,與23位老人結成幫扶對子。特困戶魏河英,丈夫去世早,本人腿有殘疾,還患有嚴重皮膚病,無錢醫治。買世蕊得知後,不僅上門幫助料理傢務,提供資助,還四處奔波、多方協調,為魏大娘恢復工作、生活待遇。72歲的王繼榮身患癌癥,還要照顧兩個癡呆兒子,買世蕊帶頭捐款捐物,幫助老人度過困境。下崗職工王鳳嶺身患咽癌晚期,妻子離傢出走,買世蕊多次前去看望他,送去醫療費。王鳳嶺去世後,她將王鳳嶺的女兒視如己出,承擔孩子的生活學習所需,直到她考入軍校。買世蕊關心山區失學兒童,個人出資舉辦全省首個“春蕾女童班”。她還先後幫助47名下崗職工和大學生順利就業。汶川地震,買世蕊個人捐款10萬元,組織單位和社會捐款近50萬元。玉樹地震,她又帶頭組織社會捐款近30萬元。

買世蕊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擁軍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文明網“中國好人榜”,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109劉華事跡

劉華,女,藏族,1966年7月生,中共黨員,西藏自治區血液中心公民獻血科科長。

作為一名駐藏部隊軍人的後代,劉華在父輩們的耳濡目染下,自幼養成瞭關心他人、樂於奉獻的良好品德。雖然傢庭並不富裕,但她從2003年起,就每月從不多的收入中拿出相當一部分資助貧困大學生,並發動身邊同事、朋友共同參與。至今她已資助西藏大學、西藏農牧學院等院校貧困大學生244人,累計資助金額20多萬元。在經濟上給予孩子們幫助的同時,她還教導孩子們要像兄弟姐妹一樣相互關愛、相互照顧,把愛心不斷傳遞下去。劉華還從拉薩市孤兒院領養瞭一名叫曲吉的孤兒,不僅承擔瞭她的學習、生活費用,還經常把她帶回傢,給她做可口的飯菜,買漂亮衣服和玩具,給予她傢庭般的溫暖。在自治區急救中心工作期間,她還先後為20多名貧困農牧民患者墊付醫療費5000餘元。由於英語口語好,劉華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經常主動擔當來西藏交流講學的外國專傢的翻譯。在自治區人民醫院急診科工作期間,她也時常為前來就診的國外遊客充當翻譯,有時甚至三更半夜被叫起來,但她從來都是欣然前往,沒有絲毫抱怨。

2006年,受組織安排,劉華陪同幾位美國友人赴納木措觀光。在途中,他們中的一位小姑娘見到犛牛很稀奇,很想與犛牛親近一下,用手摸瞭一下犛牛,但沒想到這頭犛牛脾氣大,低頭就用牛角頂小姑娘,眼看就要傷到小姑娘,劉華奮不顧身沖上去,一把抱起小女孩,孩子脫險瞭,可是劉華的右腿卻被尖利的牛角劃傷,鮮血直流。外國友人拿出500美元感謝她,被她婉言謝絕。美國友人不僅為這一場面感動,更為藏族人民的善良樸實深深折服。傷痛使她幾天都走不瞭路,但她內心感到非常欣慰。

2005年,西藏自治區血液中心成立。由於群眾對無償獻血的常識有限,剛開始采血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各醫院的臨床用血需求。劉華積極奔走新聞媒體,組織瞭10多次大型公益活動,幫助大傢瞭解無償獻血的意義和常識。通過她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目前拉薩市無償獻血量已基本可滿足醫院臨床需要。

劉華被評為西藏自治區十大傑出護士、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被西藏自治區團委、民族宗教委、青聯評為第三屆全區各族青年團結進步先進個人。

110劉麗事跡

劉麗,女,漢族,1980年10月生,福建省廈門市名悅休閑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十多年來,足底按摩師劉麗先後資助瞭傢鄉20名貧困大學生,還在廈門市開展一對一的資助,加上平時一次性的資助,“80後”劉麗用滿手老繭實現瞭上百個貧困孩子的上學夢想,被譽為“中國最美洗腳妹”。

劉麗傢在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的偏僻農村,為減輕父母的負擔,身為長女的她不得不提前結束初中學業,外出務工供弟妹上學。1995年起,她先後到湖北、江蘇等地打工,做過服務員,當過保姆,以微薄的收入供弟妹上學。2000年,劉麗在廈門找到一份“洗腳工”,月薪達到3000元左右,傢庭經濟狀況在她的支持下逐漸好轉,弟妹也先後完成瞭學業。

減輕瞭傢庭負擔,想到自己曾因傢貧輟學,劉麗萌生瞭幫助貧困學生上學的念頭。2000年,她開始資助貧困學生。第一年資助瞭7個,第二年20個……至今接受她資助的孩子已達上百個,其中53個孩子為固定資助。劉麗把每個月的工資分成3份,一份日常開銷,一份寄給父母,一份資助貧困學生。好多人都說,你這麼點工資,能管得過來那麼多人嗎?她回答說,事情的改變總是一點一點的,努力瞭不一定能改變,但是不努力,永遠不會改變。這些年,劉麗捐資助學已近百萬元。為瞭省錢資助學生,她一直與姐妹們棲居在出租屋裡。

劉麗始終覺得,個人的力量有限,要讓更多的人加入,才能幫助更多的學生。她建立瞭3個愛心QQ群,已有400多位網友加入。在眾多善良網友的支持下,劉麗的資助對象已逾百人,既有福建貧困地區的兒童,也有傢鄉阜陽的貧困學子。劉麗利用工作機會,勸說經濟條件好的客戶捐資助學,一對常來劉麗洗浴店的夫妻被劉麗的誠意和善心感動,一次資助瞭30名貧困失學兒童。隨著劉麗助學行動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表示要通過劉麗來實現捐資助學的心願。為瞭使愛心人士的捐款得到妥善的管理,去年底,劉麗在廈門市兒童少年基金會裡設立瞭“原鄉人劉麗助學基金”。現在,劉麗正利用自身的技藝,與朋友共同經營一傢足浴店,她的願望是把足浴店經營好,有更強的能力幫助困難兒童,也希望更多的人一起來幫助更多的貧困兒童。

劉麗當選中央電視臺2010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被授予第二屆安徽省道德模范、福建省三八紅旗手、福建省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文明網“中國好人榜”。

111劉磊事跡

劉磊,男,漢族,1973年5月生,中共黨員,安徽省嶽西縣毛尖山鄉板舍村村民。

他曾是川藏線上一名交通運輸兵,穿梭在“生命禁區”整整4年。因傷退役後,他婉拒政府的工作安排,自願來到農村當一名編外教師,自籌資金成立留守兒童助教中心,接管管理困難的村敬老院,13年如一日,他甘做五保老人的“保姆”,樂當留守兒童的“爸爸”,敬老扶幼,愛灑鄉鄰。

劉磊所在的嶽西縣毛尖山鄉地處大別山深處,成年人大多外出務工,大量留守兒童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在與山裡孩子朝夕相處的四年裡,劉磊註意到,不少留守兒童存在生活自理困難、心理孤僻、行為缺乏約束等諸多問題。2006年,他籌資6萬元,在傢中創辦瞭毛尖山鄉留守兒童中心,配備電腦、電話及近萬冊圖書。留守兒童在助教中心可以免費借閱圖書,免費撥打親情電話,免費接受學習輔導和心理咨詢。針對部分留守兒童長期親情缺失存在的心理障礙,他為助教中心每一位兒童建立瞭詳細的成長檔案,定期從省、市邀請心育專傢為孩子進行免費的心理撫慰。目前,通過助教中心一對一心理輔導的留守兒童達500多人次,集中進行心理輔導的有3000多人次,不少有心理障礙的孩子重新走上瞭健康成長之路。2009年3月,他建立嶽西縣留守兒童網,呼籲全社會來關愛扶助留守兒童,至今共募集款物達20餘萬元,南京大學、安徽大學等全國20多所高校的志願者先後在該中心服務達300多人次。

2007年,板舍村敬老院正式創辦。敬老院裡有13位高齡老人,最大的有87歲,23名老人是智障或殘疾人,一時無人願意接手負責。劉磊毛遂自薦當上瞭月薪隻有300元的院長。上任伊始,他對敬老院運作模式大膽改革,喪失勞動能力的“五保戶”集中供養,生活能夠自理的“五保戶”按需上門服務,同時廣泛開展各項經營創收活動,所得贏餘全部用作改善五保老人日常生活。每個傳統節日,劉磊都要帶著妻兒陪敬老院老人們一起過節。每位老人的生日,他都會親自下廚做一碗長壽面表達自己的孝心。

劉磊榮獲第二屆安徽省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112孫茂芳事跡

孫茂芳,男,漢族,1942年10月生,中共黨員,北京軍區總醫院原副政委。

孫茂芳被稱為“京城活雷鋒”,48年如一日,學雷鋒,做好事,無微不至地照顧5位孤寡老人和8位生活困難的老人,用自己的行動表達瞭一名退休軍人樂於助人的情懷,詮釋瞭一名共產黨員的道德與操守。

“我就是您的兒子!”這是孫茂芳照顧王炎老人17年間常說的一句話。王炎老人無兒無女,多病纏身,且脾氣古怪,對誰都存有戒心。孫茂芳就用一顆善心去溫暖他。老人腳趾潰爛流膿,孫茂芳攙著他去醫院看病取藥,還幫他搞衛生、做傢務。老人87歲那年得瞭白內障,孫茂芳背著他到醫院住院,守在病床前整整15天。王炎老人曾骨折臥床4年,孫茂芳每天去老人傢中喂飯喂藥、端屎端尿。就這樣,孫茂芳憑著真情實意,徹底感動瞭老人。老人91歲那年,要立遺囑,執意把一筆存款和一座四合院的私房全部贈給孫茂芳。但孫茂芳堅決婉拒瞭。他動情地對老人說:“我願意伺候您一輩子,但決不要您一根草。”

在河北農民衛福安眼中,孫茂芳是他傢的救命恩人。衛福安的女兒衛麗娜從小得瞭“依賴型糖尿病”,全傢為她四處求醫,幾年時間,光醫療費就花瞭8萬多元,傢裡值錢的東西都賣光瞭。衛福安的媳婦哭得幾乎雙目失明,衛福安自己也得瞭心臟病。在衛麗娜一次病發住院時,他們一傢碰到瞭同樣在住院的孫茂芳。瞭解情況後,孫茂芳掏錢給孩子看病,為他們送去營養品,自己帶病去中國政法大學、聯勤部隊作報告,講述衛麗娜不幸的故事,不到一周,為其募集到3萬多元捐助款,為這一傢人解決瞭燃眉之急。後來,衛福安感動地向中央領導寫瞭一封信,題目是:孫茂芳把我女兒從鬼門關送到新娘殿堂。

孫茂芳還感染和帶動身邊的人做好事。他組建瞭“樹新風、孝敬老人聯絡網”網站,每月與青少年網友一起為臥床老人理發,到敬老院慰問老人。他堅持每年定時領著小學生“學雷鋒義務打(自行車)氣隊”服務路人,用雷鋒精神滋潤著一顆顆幼小的心田。他給自己定出瞭“百千萬”學雷鋒目標:在5年內講一百堂道德課、培養千名青少年雷鋒、發動萬名網友學雷鋒做好事,把雷鋒精神傳遞下去。

孫茂芳48年堅持學雷鋒做好事、助人為樂的感人事跡被編寫成《京城雷鋒孫茂芳》、《心碑》、《京城雷鋒在前進》、《道德楷模孫茂芳》等書籍,做成光盤和電視片傳播開來,產生瞭強烈反響。他先後獲得全軍學雷鋒先進典型、中華慈善獎、全國優秀社區服務志願者等榮譽稱號,榮立一等功。

113朱孝敏事跡

朱孝敏,男,漢族,1968年3月生,中共黨員,雲南省麻栗坡縣個體工商戶。

朱孝敏是開照相館的個體戶。2003年,他在網上瞭解到許多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的故事,知道瞭這些老兵仍十分牽掛麻栗坡的各族群眾。出於對英雄的崇敬,朱孝敏把照相館交給瞭妻子料理,自己背著數碼相機翻山越嶺到邊遠村寨,拍攝瞭大量反應麻栗坡縣各村寨改革開放成果、群眾生活狀況等內容的照片。他創辦瞭“老山之眸”網站,把照片發佈到網上。麻栗坡的變化讓老兵和網友們歡欣鼓舞,部分困難群眾現實狀況又讓他們焦慮不安。於是,老兵和網友們通過“老山之眸”網站傳遞愛心,掀起瞭一次又一次愛心接力。

2004年4月,朱孝敏在網上發佈瞭一組反映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趙占英烈士母親掃墓的照片並配發瞭文字說明,在網友中間引起強烈反響。照片上:一位鄉下老母親在麻栗坡烈士陵園,撫摸著兒子的墓碑,傷心地哭著,著裝是那麼的樸素,滄桑的臉龐是那樣慈祥。圖片說明:老媽媽的兒子20多年前在前線犧牲瞭,就葬在距離老傢300多公裡的地方。20多年來,她一直想到兒子墓前看看,由於傢庭十分困難,到瞭77歲,才借瞭一些路費,由孫女陪同來到烈士陵園看望犧牲的兒子。這組照片一次次被點擊,《媽媽,我等瞭你20年!》被網友制作成配樂動畫,感動瞭億萬網友。一場捐助趙媽媽的愛心活動展開。許多網友自發捐款,一位雲南籍年輕教師捐款800元,並把趙媽媽的故事刻錄成光盤,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許多學生觀看後潸然淚下。在網友不懈努力和幫助下,趙媽媽的生活狀況改善瞭,她的晚年有瞭溫暖和關愛。

朱孝敏依靠“老山之眸”網站幫助瞭很多烈士傢屬和貧困學生,大傢都知道他是位好人,是個網絡“愛心使者”。他通過網絡匯聚網友力量,為陳昭錄烈士的遺孤解決瞭學費和部分生活費用,又通過多方聯系,免去烈士長子陳瑞大學4年全部學費。聯絡深圳市蛇口小學兩位老師和《深圳特區報》的4位記者,為麻栗坡縣下金廠鄉的田壩等3所小學81名貧困學生捐資6500元。隨後,《深圳特區報》“深圳情、老山魂”系列報道又引來幾位香港愛心人士出資38萬元,在麻栗坡縣援建瞭“泰強希望小學”。

多年來,朱孝敏通過在網上發起募捐活動,共募集善款40多萬元,援建希望小學1所,資助貧困學生106人,幫助烈士傢屬20戶、支前困難老民兵2人。朱孝敏的義舉在社會上引起瞭強烈的反響。談及今後打算,朱孝敏滿懷信心地說:“今後,我將進一步發揮自己的影響,動員廣大網友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114許月華事跡

許月華,女,漢族,1956年10月生,中共黨員,湖南省湘潭市福利院供養人員。

她12歲時高位截癱,兩個小板凳是她行走的支撐;17歲時,她被送進瞭社會福利院,開始瞭新的生活;現在,她是130多名孤殘兒童的“媽媽”,撒播著偉大的人間母愛。37年來,她始終自強自立,樂觀向上,熱心助人。她的事跡在網上熱傳,無數網民為之動容,親切地稱她“板凳媽媽”。

1973年,許月華被送進瞭湘潭市社會福利院。“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過瞭半個月,她就感到渾身不自在,向院長提出要幫著照看小孩。院長拗不過她,就讓本來是被供養對象的許月華,成瞭一名沒有任何報酬的編外保育員,成瞭福利院孩子們的“板凳媽媽”。

勝利是“板凳媽媽”的第一個“孩子”。福利院從拖拉機輪子底下撿回勝利時,她才幾個月大。勝利患重感冒並引發肺炎,必須專人重點照顧。領導正發愁到哪裡抽人手時,許月華一句“交給我吧!”抱起瞭勝利就開始哄起來。勝利是先天唇腭裂患者,喂進去的食物,往往會立刻從鼻腔裡溜出來。許月華就把她抱在手上,用調羹慢慢地滴藥,用註射器擠進奶水,這樣一點一點地喂她長大。勝利唇腭裂手術愈合後,長成瞭漂亮姑娘,如今已結婚生子。她逢人就說:“我能有今天,全靠‘媽媽’。”

一年夏天,有個叫湘秋的孤兒住進瞭醫院。小孩不斷地拉肚子、腹痛且哭鬧不止,福利院派去的幾個保育員都累倒瞭。許月華主動要求一個人到醫院去陪護她。白天,她把湘秋抱在手裡打吊針。晚上,她摟著湘秋在懷裡過夜。孩子頻繁拉肚子,屎尿常常拉到她身上,她總是先幫孩子洗凈身子,換上潔凈的衣服,再哄著湘秋睡下後,才爬起來清理掉自己身上的臟物。107天以後,在她的悉心照顧和醫院的努力治療下,湘秋的身體才慢慢康復。

在福利院,許月華從沒有休過節假日。有回她腎結石急性發作住院,剛出院她就直接進瞭福利院幼兒宿舍,一工作就是30多個小時。“我要把欠孩子們的時間補回來。”護理班長心疼她:“月華,你這樣下去會累死的。”許月華輕輕一笑:“真這樣累死,我樂意。我還留瞭幾十塊錢,就拜托你替每個孩子買件衣服,算是我給他們的一個紀念。”

隨著福利院收養的孤殘嬰幼兒不斷增多,許月華撫育的“兒女”也越來越多,最多時同時帶著15個。為瞭方便,她讓孩子們都睡在自己的床上。床鋪太窄,就不斷加寬,最後加寬到瞭5米,她那張大床成瞭一座小型幼兒園。白天,許月華給他們喂奶,換尿佈,陪他們玩,逗他們笑,常常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晚上,這個剛睡下那個又醒瞭,這個剛停止哭那個又扯開嗓子喊,許月華從沒睡過一個安穩覺。37年裡,許月華帶大瞭138個孤兒。一批孩子走瞭,又一批孩子來瞭。這些不少都已成傢立業,他們在填履歷表時,在“母親”一欄裡,寫的都是一個共同的名字:許月華。

許月華2010年被人民網評為“十大責任公民”,2011年被中央電視臺授予全國“三農”人物奉獻獎。

115閆立平事跡

閆立平,男,漢族,1970年9月生,中共黨員,青海省西寧市出租行業泰欣工會主席。

自2000年從事出租車行業以來,閆立平總是在乘客需要之時,盡心盡力提供幫助。他給自己立下70歲以上老年乘客一律不收車費的規矩,平時遇見長期患病或是殘疾乘客,他主動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隨時提供上門接送服務。他曾連續3年免費接送一名接受透析治療的老人,連續5年接送一名福利院的兒童上下學。據不完全統計,10多年來,閆立平免費接送高齡乘客700多人、殘疾乘客600多人、高考學生800多人、患病乘客200多人。現在,他和他的同事們成立的“愛心車隊”已經成為西寧一道靚麗的風景。

2000年8月,為幫助一個同事籌集孩子上大學的學費,閆立平組織師傅們捐瞭款。自此之後,他堅持每個月給這個孩子寄去200元生活費。2010年12月,閆立平帶領18輛出租車與26名師生走進互助西山鄉張傢溝小學,進行“手拉手、獻愛心”活動,送去1000現金和電腦等價值8000多元的物品。其實閆立平自己並不富裕,為瞭多掙點錢,他每天早晨6點出車,晚上11點收車回傢,起早貪黑,日復一日,不辭辛勞,樂此不疲。閆立平的車上放著一個鐵盒子,裡面放著他每天的第一筆收入,作為貧困生“教育基金”。閆立平用這些“教育基金”,並發動身邊人作貢獻,共資助瞭20多名貧困山區孩子上大學。

玉樹特大地震發生後,閆立平組織瞭8名“愛心車隊”隊員趕赴災區,發放救災物資30餘噸,搭建救災帳篷8頂,搬卸救災物資50餘噸。事後,又與青海大學民族學院的學生會聯系,與災區所有在青學生建立瞭聯系卡,隨時滿足他們的用車需求。甘肅省舟曲縣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後,閆立平和他的愛心車隊通過廣播和網絡承諾:凡來青海求學和務工的人員,他們一律免費接送。

閆立平獲得全國十大見義勇為好司機、全國抗震救災英模和青海省十大傑出青年、見義勇為勇士、抗震救災模范、優秀青年志願者等榮譽稱號。

116嚴意娜事跡

嚴意娜,女,漢族,1984年2月生,中共黨員,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職員。

她在甘肅黃土高坡支教,為孩子們募集愛心物資,幫助結對貧困學子,實現瞭為孩子建造愛心橋的承諾。她用執著傳揚心中的激情,一次次走進貧困山區,譜寫瞭一曲奉獻西部的長歌。

2009年,嚴意娜主動申請,通過層層選拔,成為第4批赴甘肅省隴西縣宏偉鄉賈傢屲小學的支教老師。宏偉鄉是甘肅最幹旱的地區之一,嚴意娜在這裡教三年級以上4個班的英語和音樂課。當談起支教經歷時,她說:“這次經歷很珍貴,讓我更珍惜以後的生活,感恩我所擁有的一切,並去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

為瞭改善孩子們的學習條件,嚴意娜在寧波東方論壇的愛心專版發帖,公佈自己的支教日記,平實的記錄打動瞭眾多網友。寧波民間公益組織“愛心同盟”、分享愛心俱樂部等組織發起瞭“幫扶甘肅孩子”的捐贈活動,幾天時間就募捐瞭上萬件衣物和學習用品。這些愛心物資運抵隴西後,分發給瞭轄區內15所學校的1000多名孩子。支教結束後,嚴意娜帶回瞭一批品學兼優的貧困生名單,在她牽線下,100多名孩子被結對幫扶。

賈傢屲小學附近有一條大溝,為瞭上學,孩子們每天要從對面山頂沿著山壁走到溝底,趟過溝底的河流,再沿著另一邊的山壁爬到山上來。支教期間,嚴意娜萌生瞭修橋的想法,發起愛心捐助行動,在克服困難和波折之後,募集瞭造橋初步預算的57萬元。但設計施工圖和最終預算出來之後,卻比原先預算多瞭50多萬元。嚴意娜沒有氣餒,她執著造橋的故事引起寧波和隴西市民的高度關註,兩地的人紛紛以各種形式對她進行瞭支持,更多的人加入到捐款的行列中,當地村民為支持造橋,拔掉瞭華尖河路邊的莊稼。一年後,終於建成一座跨越大溝的便民橋壩。嚴意娜用她的愛心圓瞭當地群眾數代人的造橋夢想。

嚴意娜的事跡被媒體廣泛報道。她入選中國文明網“中國好人榜”,當選2010年浙江驕傲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寧波志願者形象大使。

117宋衛東事跡

宋衛東,女,漢族,1955年8月生,民盟盟員,雲南省紅河州個舊市金湖東社區綠園關愛中心工作人員。

金湖東社區“綠園關愛中心”是對藥物濫用人員提供行為幹預與關懷幫助的服務機構。出身醫學世傢的宋衛東退休後,放棄安享晚年的生活,毅然接受邀請來到關愛中心工作,以母親般的慈愛之心,幫助藥物濫用者重拾信心、找回自我,感受社會溫暖關懷。

工作期間,她精心護理、熱心關愛服務對象,悉心瞭解他們的生活和傢庭,像母親一樣和他們交流、談心,幫助許多藥物濫用者、腦疾患者樹立起面對生活信心,回歸傢庭、回歸社會。2005年6月,一位艾滋病毒感染者不堪壓力,蒙生自殺念頭。他舍不得平時開導過他、幫助過他的宋衛東,來到關愛中心準備與她“告別”。宋衛東瞭解情況後,耐心開導他,並勸導他的傢人多給予他關懷和理解。最後,在宋衛東和他傢人共同努力下,這位艾滋病感染者打消瞭輕生念頭,重新融入瞭傢庭生活。2006年7月,個舊市傳染病院一個艾滋病人在彌留之際,提出想見宋衛東一面。得到消息後,宋衛東匆忙趕到醫院,那位病人緊緊握住她的手,斷斷續續說:“能見到你,我死而無憾。”病人對於宋衛東的深厚情誼,讓在場的人都為之動容。

多年來,宋衛東用自己的真誠奉獻贏得瞭關愛中心同事和服務對象的尊敬,大傢對她的稱呼也由“宋醫生”變成瞭“宋媽”。有人問到,本可享受生活的她為什麼選擇這項工作?她總是微笑著說:“幫助他們是我作為醫生的責任,當他們向我傾訴的時候,當他們喊我‘宋媽’的時候,我感受到一種幸福,這就是我堅持的理由。”

在做好幫教工作之餘,宋衛東積極幫助服務對象申請低保金、困難補助金、醫療救助款,充分利用“綠園”這個平臺,多次到各社區做“減少歧視,預防艾滋病”的專題知識講座。在她的積極呼籲下,個舊市農村感染者的低保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郊區也開始使用美砂酮藥物維持治療。
小包裝餅乾推薦

宋衛東被評為雲南省禁毒先進個人、紅河州禁毒先進個人、個舊市社區志願者工作先進個人,被雲南省民盟評為優秀盟員。

118張子玉事跡

張子玉,男,漢族,1959年4月生,山西省呂梁市泰化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作為在改革開放浪潮中拼搏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傢,張子玉致富思源,不忘責任。十幾年來,他扶貧助困、捐資助學、贊助社會事業,幫助過的人難以計數,用實際行動詮釋瞭一位企業傢傾心公益事業、真情回報社會的博大情懷與崇高境界。

他樂善好施、濟危解困。創辦企業之初,得知田傢會的17歲少年吳偉偉患上瞭白血病,傢裡非常貧困,他主動趕到醫院為吳偉偉墊付瞭住院費用。村民賀國芳患上瞭過敏性紫癜性腎炎後轉為尿毒癥,無奈的母親四處求助,張子玉知道消息後,毫不猶豫地向他們伸出瞭援助之手。他先後救助過20餘名這樣的重癥患者,給幾十個傢庭帶來瞭生活的希望。

張子玉一直把教育看作改變個人命運的最大力量,盡己所能支持教育事業。他先後為10多所中小學捐贈瞭校服、課桌、教材、學習用品和現金,出資新建可容納500餘名學生的七裡灘村小學。因呂梁撤區建市,離石城區規模迅猛擴張,基礎教育資源緊缺,尤其是農民工子女入學難問題更為突出,2004年,張子玉投資創辦瞭一所集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可容納2000餘名學生的學校,提出瞭“企業辦學,回報社會,育人教書,永不取利”的辦學宗旨,在把學校無償交給政府接管後,繼續出資補貼辦學經費不足與資助特困學生、獎勵優秀師生。為瞭不讓品學兼優的孩子因傢庭貧困而失學,2006年起,每年資助一批特困大學生,迄今已資助瞭100多名學生。

張子玉還把博大的愛心送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2003年非典肆虐,他捐助15萬元。2008年5月汶川地震,他很快將30萬元捐助給災區。2010年王傢嶺煤礦透水事故發生後,他在第一時間捐款50萬元。多年來,他連續出資組織瞭各種文化活動,為鄉村公路建設、城鄉綠化、荒山治理和殘疾人事業捐資。

張子玉被授予第三屆山西省道德模范、山西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119張玉貴事跡

張玉貴,男,漢族,1965年4月生,中共黨員,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東城辦事處雙月社區居民。

2005年下崗後,張玉貴以擦鞋為生。6年來,他堅持每個月用10天時間免費為群眾擦鞋,每逢重大節日免費為軍人、老人、殘疾人服務。他把義務擦鞋作為弘揚雷鋒精神的一種方式,他說:“人下崗瞭,但雷鋒精神永遠也不能下崗!”

在張玉貴的擦鞋攤點後面,擺放著一幅雷鋒畫像。他組建瞭“雷鋒義務擦鞋班”,凡是加入“雷鋒義務擦鞋班”自謀職業的人,他都贈送一個工具箱。這些箱子都是張玉貴夫婦倆在傢裡自己加工的,加上擦鞋用品,每個箱子成本100多元。他的計劃是在菏澤的8縣1區贈送100個工具箱,為100名殘疾或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找到出路。目前,張玉貴已向76名殘疾人贈送瞭這樣的箱子。他每月從擦鞋的收入中拿出20元資助患病下崗職工李法民,向汶川、玉樹地震災區捐款8000元。

2008年3月,張玉貴帶著印有“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宣傳品,開始萬裡義務擦鞋迎奧運的旅程,途經23座城市,歷時193天。看到義務擦鞋,有些市民不好意思,張玉貴就說:“我義務擦鞋是為瞭學習雷鋒,支持奧運,你來擦鞋就是對我的支持!也是對奧運的支持!”途中,他向曲阜師范大學的學生作瞭《弘揚雷鋒精神,迎接北京奧運》為主題的先進事跡報告,感動瞭眾多學子。大學生小邢當即拜師學藝,並表示畢業後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會以張玉貴為榜樣,時刻不忘幫助他人,回報社會。

2010年,張玉貴和妻子前往上海,開始“學雷鋒世博行”活動,在世博園附近為市民和遊客免費擦鞋146天,被譽為上海世博會的“編外志願者”。

張玉貴這一簡單持久的行動感動瞭許多城鄉居民,也受到媒體的熱切關註。他獲得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第二屆山東省道德模范提名獎等榮譽稱號。

120張寶艷事跡

張寶艷,女,漢族,1962年8月生,吉林省通化市“寶貝回傢”志願者協會理事長。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張寶艷體會過兒子走失的心急如焚,因此特別關註被拐兒童。2007年,她與丈夫自費創辦“寶貝回傢尋子網”,專門幫助被拐賣、被遺棄、走失的、流浪乞討兒童回傢。她以微薄之力,織就大愛之網,使數百個傢庭重獲團圓。

網站開通不久,張寶艷毅然辭去工作,成瞭一名全職志願者,全身心投入尋子網管理。她每天早上六七點上線,維護網站內容,搜集發佈求助信息。每天接打幾個小時的電話,每個月電話費少則四五百元,最多達2000多元。四年來,僅網站維護就投入瞭8萬餘元。她與丈夫先後60餘次南下北上,奔赴解救孩子第一現場,親撫安慰孩子,為殘疾孩子募集救助善款。2008年1月,張寶艷夫婦在通化註冊瞭民間公益組織“寶貝回傢”志願者協會,現有志願者3萬多名,遍佈全國各地,包括港、澳、臺地區,以及美國、瑞士、荷蘭、日本等國傢。

張寶艷與丈夫在廣大志願者的協助配合下,積極核實搜集信息,對傢長進行防騙指導,及時向公安部門反饋情況,提供線索千餘條,成功解救被拐及走失兒童207例。其中,找到並解救被拐兒童109名,解救被勒索綁架兒童3名,找到走失兒童40名,找到離傢出走的兒童25名,找到被送養兒童22名,幫助4名被遺棄的兒童找到親人,找到失散多年的親人4名。207例中,黑龍江省一位當事人走失長達31年。3名兒童被外國人領養,“寶貝回傢”志願者協會為他們在國內找到瞭親生父母。多起積壓多年的拐賣案件告破,不少兒童結束流浪乞討生活,回到親人身邊。志願者協會成立以來,為18名孩子提供瞭醫療救助,累計幫助籌集醫療費80餘萬元。

在“寶貝回傢”志願者協會的推動下,社會對失蹤兒童的關註度極大提高。2009年3月,“寶貝回傢”針對被拐及流浪乞討兒童現狀的調查報告及相關建議,以社情民意形式遞交到兩會。張寶艷提出的“關於建立打擊拐賣兒童DNA數據庫的建議”得到公安部采納,DNA數據庫為偵破案件、幫被拐兒童準確找到親人,提供瞭有力的技術支持。

張寶艷被評為全國優秀志願者,入選2009年度中國十大法治人物。

121張俊蘭事跡

張俊蘭,女,漢族,1962年5月生,天津日報社編輯、記者。

張俊蘭被涼山的孩子們親切地稱為“媽媽”,14年裡,19次深入涼山山區尋訪資助孤兒。受社會各界委托興建瞭3所希望小學,建立瞭39個孤兒班,努力幫助1500多名學齡孤兒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她用點點滴滴的忘我付出成就瞭一份超越血緣、地域、民族的大愛。

1997年,張俊蘭參加“中國百名記者志願扶貧團”,采訪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在目睹令人心碎的貧困後,她把全部感情集中在采寫上,系列報道“涼山紀行”見報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讀者們紛紛將錢款寄往報社,希望能夠幫助山區貧困兒童。張俊蘭與報社商議,決定在涼山建一座希望小學。1998年8月,一座嶄新的校舍矗立在涼山2800米的山地上,300多個窮苦的彝族孩子告別昔日四面透風、隨時可能倒塌的教室,坐在瞭溫暖明亮的教室裡。

此後,張俊蘭一次又一次走進涼山。幫一個,是一個,張俊蘭想趁著自己還沒有老,多走一些路、多做一些事。“我在這裡承擔瞭父母的責任,沒有父母會放棄自己的孩子,我也不會放棄他們。”涼山高山險壑,一年四季自然災害不斷。張俊蘭在奔赴涼山工作途中時常遭遇洪水、泥石流、山體滑坡、路基塌方。有一次,冒雨進山途中汽車失控,險些跌下懸崖。2005年秋天,母親患膀胱癌晚期,女兒高考進入沖刺階段,當時她正全力以赴在涼山創建孤兒班,此時面對慈母、面對女兒、面對涼山亟待救助的孤兒,她選擇瞭大愛,晝夜忙碌在涼山,每天隻睡三四個小時。在母親患癌癥的兩年多時間裡,她6次往返於涼山和母親的病榻間,與海外慈善傢一起創立瞭19個孤兒班。慈母去世之後下葬的第二天,她又匆匆踏上瞭涼山路。

無數受到關懷的涼山孩子已經長大成材。他們有的成為人民教師,在涼山最艱苦的地方教書育人;有的成為公安幹警,正奮戰在涼山禁毒防艾的前線;有的加入國際慈善組織,正在傢鄉救助艾滋孤兒;有的已經畢業於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高等學府,正懷著感恩心和回報心面對他人、面對社會。

張俊蘭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文明網“中國好人榜”。

122張蓮雲事跡

張蓮雲,女,漢族,1964年5月生,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愛心媽媽協會”會長。

她是下崗女工,靠400元低保金維持每月生活。她也是許多留守兒童和失足少年的媽媽。她用愛除去問題少年心靈上的塵垢,讓一顆顆受傷的心溫暖起來,以實際行動譜寫瞭一曲當代女性的責任之歌、奉獻之歌、愛心之歌。

2006年7月,張蓮雲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呼市25中與內蒙古未成年犯管理所舉辦瞭一個互動聯誼活動,同學們和失足少年就少年犯如何面對以後的生活展開瞭討論。失足少年小平說“我們身上都有污點,出來以後傢人和用人單位不願意接納我們”,讓她感觸頗深。為此,她聯系身邊富有愛心、樂於奉獻的姐妹組成“愛心媽媽”團隊。“愛心媽媽”團隊同未成年人管教所簽署瞭幫教協議,與未管所的管教人員結成對子,秉著“不拋棄、不放棄”的意念,實行裡面教育、外面幫扶,讓孩子們樹立生活的信心,出來以後好好做人。每逢春節、中秋、國慶等重大節日,“愛心媽媽”團隊都要給服刑期間的未成年人送去餃子、月餅、衣物等生活用品。每個周末,都要派出團隊人員對協議幫教的孩子進行一對一的心理疏導,減輕他們對社會的陌生感,降低他們在獄中改造的壓力,增添他們重新回到社會的信心。張蓮雲還積極做好出獄孩子的跟進工作,經常一次次地上門溝通、多方協調,幫他們解決生活、就業等各種問題,使他們積極樂觀地面對新的生活。

在張蓮雲不懈的堅持和努力下,這項愛心事業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瞭解,所鼓勵。隨著愛心媽媽隊伍的不斷擴大,她於2010年8月10日正式掛牌成立瞭呼和浩特市“愛心媽媽協會”。同時將救助城鄉留守兒童、單親問題孩子列入幫教體系之中,前後陸續幫教瞭10多個孩子。在她們的幫教下,有的孩子考取瞭市重點高中,有的孩子從成績倒數、不合群、不自信變得自信開朗、成績名列前茅,一位智障孤殘兒童還在她近半年的悉心照料下,慢慢轉變成瞭想學習、懂禮貌、能自理的孩子。她的事跡多次經媒體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感召瞭越來越多的愛心之士向留守兒童和失足少年伸出關愛和援助之手。

張蓮雲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第二屆內蒙古自治區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123李秀芹事跡

李秀芹,女,漢族,1955年9月生,黑龍江省雙鴨山市三利市場公共廁所管理員。

李秀琴是一名公廁管理員,當初她的兒子靠著社會資助上瞭大學。當兒子大學畢業後,她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反哺社會。6年來,她幾乎傾其所有,先後資助3名貧困學生步入大學校門。接受、回報、延伸,她在幫助他人中演繹人性的崇高,在貧苦的生活中收獲精神的富足,用樸實無華的行動詮釋瞭感恩與回報。

2004年,當得知市場內一位低保業主的女兒考上大學卻交不起學費時,李秀芹送去瞭1000元。2006年,聽說貧困傢庭的孩子小孫因交不起學費沒去大學報到,她上門勸說小孫復讀,堅持每月資助他100元,並在小孫考上大學後四處求援,爭取愛心人士的資助,圓瞭小孫的大學夢。2008年,李秀芹從電視節目中得知幼年喪父、母親出走的高二學生小呂即將輟學,於是每月寄去300元錢資助他繼續學業。2010年,小呂考上大學後,她寄去瞭2000元。當小呂到雙鴨山市拜訪恩人,看到李阿姨是一名月收入僅600元的看廁工時,不由失聲痛哭:“您就是我的親媽!”

李秀芹不僅資助困難學生,在遇到其他有困難的人時,也總是出手“闊綽”。2006年底,李秀芹在傢門口看到一個撿破爛的老太太,她掏出50元交到老人手上,叮囑老人買點肉過年。2008年底,李秀芹遇到兩位鄉下來的中年婦女,得知她們的生活窘境,毫不猶豫地給瞭她們50元。李秀芹卻對自己格外苛刻,每天早餐是5毛錢的饅頭,中午隨便吃點別人送來的飯菜充饑,晚上六七點鐘才能回到姐姐傢寄居。生活的重擔、常年營養不良導致她疾病纏身,但她舍不得看病吃藥,所用的衣物也都是親友和好心人贈送的。

新聞媒體專題報道瞭李秀芹的事跡。她感恩回報社會的事跡,不僅感動瞭親朋好友,也感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捐資助學的善舉中來。

李秀芹被評為2010年黑龍江省感動龍江人物。

124李國武事跡

李國武,男,漢族,1969年12月生,民進會員,湖南省十三村食品公司經理。

“幫助他人,快樂自己”,是李國武的人生追求和行事準則。1993年以來,他先後幫助過近500位老人、200多名貧困學生、400多名少年兒童、300多名身陷困境的人士,資金超過350萬元。許多人說,對於一名企業傢來說,向社會捐一點錢不難,難的是長期身心投入,用情入微。李國武就是這樣的人,除瞭用錢資助需要的人,他更多地是在用心幫扶他人。

李國武有個筆記本,密密麻麻記載著當地光榮院裡老人們的生日、生活喜好等。10多年來,老人們過生日,隻要不出遠門,他都會買生日蛋糕和鮮花為老人祝壽;老人病瞭,他會親自到醫院去看望;老人節到瞭,他包租一輛大巴,請老人們外去旅遊;春節來瞭,他總是先陪老人們吃過年夜飯,遞上“紅包”,再趕回傢陪父母過年。李國武還建立瞭數十個“助老點”,捐資百萬餘元。

1995年,他偶爾聽說當地一個拾廢品的孤寡老人收養瞭一名棄嬰娟娟,生活非常艱難,立即前往看望,並承擔起“爸爸”的責任。娟娟從小性格自卑孤僻,經常逃學,成績不太好。為瞭讓孩子健康成長,“爸爸”李國武先後將她送往嶽陽、長沙的學校學習,每個月都要前往探望。一段時間,娟娟沾染上瞭吸煙、打架等惡習,李國武沒有放棄,而是更加關愛、呵護。面對“爸爸”無微不至的關愛,娟娟醒悟瞭,認真讀書,以優秀成績圓瞭大學夢。

2006年3月,李國武聽說桃林中學初二學生李亮身患白血病無錢醫治,便立即趕到李亮傢裡送去現金1.2萬元,並將李傢因病致貧的狀況拍下來,在縣城開辦瞭義募攝影展,僅三天時間就募集善款3萬多元。2009年,在黃蓋湖邊看到一對老漁民夫婦坐在被焚為灰燼的窩棚邊嚎啕大哭。他第二天便將2萬元現金送到老漁民手中,並用相機將茅草棚漁村的艱難生活場景拍攝下來,舉辦瞭“漁村生活場景攝影展”。這一舉動不僅為漁民籌集資金近10萬元,而且引起瞭嶽陽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將“漁民解困工程”納入政府10件實事。10多年來,李國武用手中的相機,開展瞭30多次類似愛心救助活動。

2008年冰災,他帶著“十三村愛心小分隊”把棉被、開水、食品送上京珠高速公路,連續3天3夜為滯留的1000多名旅客送去溫暖,自己卻因過度勞累引起腰椎病突發而住進瞭醫院。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李國武在第一時間帶領員工為災區捐款捐物20萬元,並親自到災區慰問,幫助13名災區兒童完成學業,直到他們大學畢業。

對待需要幫助的人,李國武毫不吝嗇;對待自己,卻儉樸得令人難以置信。他沒有小車,沒穿過名牌,更沒有別墅,至今仍住在普通宿舍樓裡。有人說他不懂得生活,他卻說:“每個人的追求不同,我在乎的是讓自己每天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幫助他人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快樂!”

李國武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獲全國孝親敬老之星、湖南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125李森事跡

李森,男,漢族,1976年6月生,中共黨員,中國電信廣州有限公司客戶經理。

李森擔任廣州市志願者協會啟智服務總隊隊長,以助殘扶弱為榮,積極參加社會志願服務,10年來累計志願服務超1.5萬小時,引導3萬多名市民參加志願服務。他所帶領的啟智服務總隊提供志願服務時數超過50萬小時,個人投入經費超過5萬元,以自己的真心付出為城市添彩。

李森志願服務的對象大多數為獨居老人。孤寡老人劉姨因中風癱瘓,終日坐在輪椅上,由一名保姆照顧著,病痛、孤獨折磨著她。李森經常上門探望劉姨,陪她聊天、看電視、讀報紙。劉姨的電燈壞瞭他幫著換上新燈泡;劉姨的助聽器壞瞭,他花瞭整整一個下午跑修理店修理;劉姨坐著輪椅下不瞭樓,他背她下樓去醫院;他還經常推著輪椅上的劉姨去茶樓飲茶、去遊覽市區風光……這使長久蝸居的劉姨格外開心。

李森還照顧過許多患有腦癱患者或智障孩子。這些工作,絕不是幾天數月能夠奏效的,必須是長期的、耐心的、不厭其煩地重復。有一位腦癱兒童原本不會開口說話,經過他半年多的康復輔助治療,慢慢地他會開口瞭,會對他說“謝謝”瞭。李森的心靈仿佛受瞭一擊,幸福的一擊,這種快樂比吃瞭蜜還甜。

小文炬是一位不幸患有地中海貧血癥的孩子。2006年4月,小文炬的媽媽帶著孩子在廣州沿街乞討求助的消息在媒體上刊登。李森向小文炬媽媽瞭解情況後,得知手術需要25萬元之巨,而小文炬傢裡一貧如洗。看到媽媽求助的眼神和一定要保住小文炬生命的信念,李森與一名民間歌手發起瞭街頭義演募捐活動。五一假期、周末,李森與志願者們在街頭義唱,呼籲路人捐款,這樣連續半年開展瞭100場義演,終於籌夠瞭小文炬的25萬元手術費用。

2010年2月,李森承擔起50萬亞運城市志願者的組建、培訓和管理工作。為全面展示廣州的志願服務工作,李森加班加點,組織編寫《亞運城市志願者手冊》、《亞運城市志願者骨幹人員手冊》等志願服務規范,認真準備培訓方案、親自制作培訓課件,不辭勞苦深入12個區縣開展志願培訓,為亞運會志願者服務成功圓滿作出瞭突出貢獻。

李森獲得中國志願服務金獎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優秀志願者和廣州市十大傑出青年等多項榮譽,入選中國文明網“中國好人榜”。

126李滿堂事跡

李滿堂,男,漢族,1958年12月生,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李滿堂,復員退伍後始終不忘擁軍擁屬,把軍人當親人,把戰友當兄弟,全力為戰友解困,在多個任職地營造軍地和諧共建的良好局面。

最是難忘戰友情。13年前,為瞭幫助困難戰友,李滿堂牽頭組建瞭戰友聯誼會,把扶危解困、戰友病訪、軍烈屬優恤作為聯誼會的主要工作。這些年來,戰友聯誼會共籌集資金180多萬元,先後幫助40多名戰友走出瞭生活困境,協調解決20多位戰友及其子女的務工就業問題。2006年,東莞實施治摩政策,20多位開“摩的”的戰友失去瞭工作。他獲悉後,和戰友一起四處奔走做工作,為多位戰友們重新找到瞭謀生崗位。2008年,老戰友鐘桐增得瞭晚期肝硬化,嚴重的病情和巨額的治療費用使他萬念俱灰。李滿堂知道後,迅速伸出援手,與戰友梁錦棠、盧普潤等人共同商量救治方案,廣泛發動戰友捐款和訪醫尋藥,並鼓勵老戰友堅持治療,樂觀應對,終於幫助鐘桐增恢復瞭生活信心,病情也奇跡般地好轉瞭。

作為經歷過戰火的老兵,李滿堂對烈士有一份別樣的感情。2008年9月,當聽說54年前曾有5位戰士為保護群眾財產犧牲在樟木頭,傢人一直未能聯系上。剛到樟木頭鎮工作李滿堂,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並決心為烈士尋親。很快,鎮政府成立瞭“尋親小組”,深入研究瞭尋親方案,一場有組織的“尋親戰役”打響瞭。一次次地寄尋親信函,一次次地打長途電話,一次次地上民政部門咨詢。直到2009年清明,尋親小組終於與一位烈士的親屬接上瞭頭。一邊是感動、一邊是激勵。尋親小組以此為突破口,加班加點地趕、不厭其煩地跑,終將5名烈士的親屬全部找到。

李滿堂在任職地有“國防書記”的稱呼,每到一地都把擁軍擁屬作為自己重要工作。曾出資3萬多元修葺廣西那坡縣烈士陵園,建起鎮級將軍館;多次與戰友一起走進部隊、學校和政府機關開展國防教育。得知烈士番日明的媽媽一人孤苦伶仃,李滿堂動員幾位戰友驅車上百公裡,幾番打聽找到瞭烈士媽媽,並與戰友們商定,定期給番媽媽提供生活費,節假日輪流上門看望,一定為犧牲戰友盡好孝心。

李滿堂榮獲廣東省精神文明先進工作者、擁軍優屬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127楊昌林事跡

楊昌林,男,漢族,193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武漢大學退休教師。

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楊昌林33年如一日,關愛藏族學生,幫助學生近萬人次,將自己收入的近1/3用於這項事業,被藏族學生們親切地稱為“阿爸”。他經常說,西藏需要大批專業人才,尤其需要一批高素質的本地人才。隻要能讓孩子們成才,自己做什麼都願意!楊昌林用他的行動,樹立瞭愛心助學的榜樣,書寫瞭民族大愛的感人事跡。

1978年,楊昌林夫婦從西藏阿裡調到武漢大學工作,當得知初到武漢的10多名西藏新生不適應武漢濕熱氣候,全身長滿疙瘩,又疼又癢後,他和妻子千方百計幫孩子們尋醫問藥,最終解除瞭病痛,孩子們從此都叫他們“阿爸、阿媽”,並在學校藏族學生中流傳。1991年夏天,藏族學生尼瑪次仁肺部大出血,醫院下瞭幾次病危通知書,就在他喪失信心的時候,“阿爸阿媽”來到醫院,像對待親兒子一樣,給他喂藥、送飯、擦洗身子,給瞭他極大精神鼓勵,最後奇跡般地痊愈瞭。尼瑪次仁畢業回西藏後,寫信表示“一定要幹出成績來,給阿媽、阿爸看”。

2005年妻子去世後,已屆古稀之年、需要自己照顧自己的楊昌林依然用各種方式延續著對藏族學生的關愛。武漢近十所高校的10多名藏族同學,講述楊老師的故事幾乎一樣:進大學,就被楊老師接去吃迎新飯;逢年過節,邀請同學們與他團聚聯歡;楊老師生活節儉,對同學們卻很大方;大事小事,同學們總愛找他幫忙。2008年初,南方地區遭遇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72歲的楊昌林被困在瞭湘西老傢。他內心十分焦急,“肯定有很多孩子回不瞭西藏,我必須回去看看!”於是,他輾轉多次、兩天兩夜沒合眼趕回瞭武漢,從藏歷年三十到初七,將滯留在武漢的藏族學生分批接到傢裡過年。

楊昌林珍藏著兩樣東西:一本相冊,裡面全是他珍藏多年的與藏族同胞、藏族孩子的合影;一本紙頁已經發黃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抄記著藏族孩子的學校、姓名和聯系方式。33年來,楊昌林到底接待瞭多少個藏族孩子,他自己也記不清楚瞭。盡管他的年齡和藏族孩子們的阿爺差不多,然而,初來武漢的藏族年輕人仍親熱地沿襲著師兄師姐對老人的稱呼,喊他“阿爸”。

33年來,楊昌林矢志不渝、持之以恒,始終堅持幫助培養藏族學生,多傢新聞媒體報道瞭他的感人事跡。2010年,楊昌林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榮譽稱號。

128邱亞寰事跡

小包裝零食

邱亞寰,男,漢族,1964年11月生,中共黨員,海南省澄邁縣廣播電視臺記者。

1984年,邱亞寰在部隊服役時,在一次軍事訓練中意外受傷導致六級傷殘,參加工作後又因企業破產而下崗。1997年,酷愛攝影的他進入縣廣播電視臺當攝影記者。工作期間,他一邊鉆研攝影藝術,一邊為社會奉獻愛心,履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與使命。

金江鎮五保戶李德坤因病住院,邱亞寰瞭解到這位曾參加金門海戰老兵的身世後,主動到醫院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老兵病愈出院,邱亞寰帶著禮品親自開車將老人送回傢。特級殘疾人王榮蘭臥床在傢,因行動不便,一直沒有辦理身份證、殘疾證,邱亞寰瞭解到王榮蘭的實際情況後,找到縣公安局政委,請求特事特辦,上門為王榮蘭辦理身份證,並把縣殘聯的工作人員帶到王榮蘭的傢,為她辦理第二代殘疾證。2011年春節前夕,盲人王永強全傢沒有租到車回傢過年,邱亞寰叫司機開他的車送王永強全傢人回傢過年。多年來,他用稿酬和獎金,先後資助23位特困殘疾人,資助海南省保亭縣一位黎族貧困學生從初中直至讀完大學。2011年春節,他聽說一位北京化工大學澄邁籍學生沒錢買車票返校,主動送上一千元給他當路費。在攝影途中,他曾從大海中救起4位落水兒童。

近年來,為瞭讓群眾能看上老電影,邱亞寰自費買來電影放映機,到社區和駐地部隊為群眾和官兵義務放映《雷鋒》、《地道戰》、《地雷戰》等愛國主義影片,至今累計200多場次,為當地愛國主義教育做出積極貢獻。他發揮專業特長,在傢鄉辦起一間影樓,解決瞭8個人的就業,讓22人學到瞭攝影、化妝的技術,並為革命榮譽軍人、老革命戰士、革命功臣、勞動模范、88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費照相服務。

身為傷殘軍人,邱亞寰憑借堅強的信念和毅力,靠自學成長為一位優秀攝影傢,在為社會奉獻藝術的同時,又以愛心幫助他人、回報社會。他被評為海南省德藝雙馨優秀藝術傢,當選第九屆海南省優秀青年。

129邱宏銳事跡

邱宏銳,男,漢族,1964年10月生,中共黨員,海南竣瑞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邱宏銳在1986年大學期間就開始無償獻血,他堅持無償獻血25年,2006年、2008年和2010年三次獲得國傢無償獻血金獎,累計獻全血1600毫升、成分血72個單位,相當於57600毫升全血。他積極發動群眾參與獻血活動,自1998年以來,組織無償獻血活動200多次,參與舉辦獻血與捐獻造血幹細胞知識講座80多次,現場受眾達6萬多人,動員獻血8000多人次,采集造血幹細胞血樣8000多份,實現造血幹細胞捐獻32例。從2006年開始,他利用街頭獻血車(屋)的形式開展捐獻造血幹細胞宣傳動員工作,先後在海口、三亞、瓊海、儋州市建立瞭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俱樂部,組織志願者積極開展運送造血幹細胞給外省白血病患者,為造血幹細胞采集過程中的捐獻者提供服務,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抽樣回訪等工作,目前已有志願者300多人。

為更好的投身社會公益事業,2006年,邱宏銳加入瞭“志願海南愛心社”,擔任副社長,與社長一同帶領志願者,走進海南各市縣福利院、光榮院、敬老院、老人公寓,積極開展關愛空巢老人、幫扶孤兒、殘障兒童等志願服務活動。同年,他向全社會發出為孩子們捐贈圖書的倡議,組織“愛心社”的志願者每周都到社區和企業做公益宣傳、收集捐贈圖書。經過4年的努力,募集38萬冊書籍,成立160傢愛心圖書室。

2008年初,他組織瞭為中國西南五省市雪災地區募捐,帶領志願者慰問瞭一百多位孤寡老人、孤兒等困難傢庭,送去瞭現金、食品、衣被、日用品等。2009年起,每年春節期間持續開展“暖冬行動”,帶領志願者慰問瞭200多位孤寡老人、孤兒等,讓他們感受瞭社會的關懷和冬天的溫暖。

邱宏銳在身體力行的同時,還影響帶動著身邊人開展幫孤助殘、扶老愛幼、個案救助、獻血捐獻造血幹細胞、普及急救知識等活動。如,2007年,救助萬寧4歲“大肚”女孩小彩雲、湖南患先天性肝臟占位病變女孩林美希;2008年,救助澄邁燙傷兒吳先波,等等。他說:“個人的力量有限,群體的力量強大,我願意盡己之力牽線搭橋幫助受助者。”

20多年來,邱宏銳堅持投身公益事業,以幫助他人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快樂源泉,踐行他自己“在付出中感受幸福”的人生信條。他被授予2006年度海南省優秀志願者、中國紅十字會抗震救災優秀志願者、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志願者之星”等榮譽稱號。

130阿尼帕·阿力馬洪事跡

台灣好吃零食推薦

阿尼帕·阿力馬洪,女,維吾爾族,1939年5月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河縣青河鎮居民。

現年72歲的阿尼帕·阿力馬洪和丈夫阿比包(已去世)收養瞭漢、回、維、哈4個民族的10個孤兒,加上自己生育的孩子,以博大的慈母之心,創造瞭至真至純的溫暖之傢。同時,她還把仁愛之心播灑到社會,幫助瞭許多困難中的人們,為建設新疆民族和諧大傢庭作出瞭貢獻。

1963年,阿尼帕的哈薩克族鄰居亞和甫夫婦相繼去世,留下3個未成年孩子,生性善良的阿尼帕深知孩子失去父母的辛酸和孤單,收養瞭他們。1977年,王淑珍11歲時,父親不幸去世,母親改嫁。後來母親也撒手人寰,兄妹四人無人照顧,流浪街頭。在一個寒冷的冬日,阿尼帕將蓬頭垢面的小淑珍領回傢,她的哥哥和兩個妹妹也來瞭。1989年,王淑珍繼父去世,阿尼帕又把她義父的3個漢族孤兒接到傢裡。

收養這些不同民族的孩子,阿尼帕和丈夫付出瞭難以想象的艱辛。為瞭不讓孩子們餓肚子,阿比包每天下瞭班就去幫人傢打土塊,阿尼帕每天都到菜市場揀別人不要的蔬菜。傢裡雖然養瞭兩頭奶牛,但誰也不舍得喝奶,全部到市場換成零錢支付孩子們的學費和購買生活必需品。為給一傢20多口人做飯,她專門買瞭一口直徑1.2米的鐵鍋,被稱作“團圓鍋”。阿尼帕對收養孩子比親生孩子還親,她最小的親生女兒上初中時還沒穿過一件新衣裳。

除瞭撫養孩子,阿尼帕夫婦還做瞭很多好事。2003年,阿尼帕幫助尋親無望差點自殺的哈薩克族姑娘古麗找到工作,還讓她到傢裡住。2003年,阿尼帕為大齡孕婦江阿古麗籌集1000元錢,召集兒女為她獻血,手術後接到傢裡照顧。5月,資助貧困的孕婦烏拉斯汗順利做瞭引產手術。青河阿尕什敖包鄉的貧困戶切克斯手有嚴重殘疾,1984年以來,一直把阿尼帕傢當成自己的傢,面粉常年由阿尼帕一傢供應。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阿尼帕捐款1000元,還找到民政部門要求再收養十個孤兒,她說:“隻要我有口吃的,就有他們的。”

阿尼帕的熱心深深地影響著她身邊的孩子們,子女們已經養成瞭習慣,誰傢有困難,隻要他們知道瞭,再難也會搭一把手。侄女熱孜萬古麗資助瞭3個貧困學生,她說:“我學會瞭愛,學會瞭幫助更困難的人,並從中得到快樂。”

2009年,阿尼帕·阿力馬洪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榮譽稱號,被評為新疆十大傑出母親;2010年,榮獲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入選中國文明網“中國好人榜”,入選《中國國傢形象片——人物篇》在國外展播。

131阿裡木江·哈力克事跡

阿裡木江·哈力克,男,維吾爾族,1971年4月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個體工商業者。

阿裡木江·哈力克生活並不富裕,靠賣羊肉串謀生,卻因為急公好義、樂善好施,被新疆人民親切地稱為“好巴郎”,被貴州人民譽為“草根慈善傢”。

1992年,阿裡木江·哈力克退伍,在當地供銷社工作。供銷社破產,他走南闖北以賣烤羊肉串謀生,吃盡瞭苦。2001年,他到貴州省畢節市落腳。生意越來越好,賺的錢多瞭起來。然而,阿裡木江依然很“窮”。錢哪裡去瞭?捐給貧困孩子瞭!2002年4月,他把500元錢交到瞭畢節師專(現畢節學院)貧困生趙敏手中。2003年12月,他看到患腎病的男孩周勇,因為傢庭困難交不起醫療費,媽媽在病床邊垂淚,立刻向記者朋友求助,又組織捐款,後來有兩傢醫院被他感動,免費給周勇治病。2007年11月,得知大方縣達溪鎮聚河小學學生缺書包,學校很長時間沒舉行升旗儀式,他就買瞭181個新書包和一面五星紅旗,借瞭一匹馬,翻山越嶺兩個多小時,送到學校。聽說一小學41名學生交不起學雜費,馬上冒雨送去5000元;從新聞中偶然看到一名大學生在井下挖煤,就每月給他100元生活費……在畢節,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到處都有阿裡木江捐助的貧困學生。他還在貴州畢節學院和貴州大學設立“阿裡木江助學金”。至今,資助過多少學生,他記不太清瞭:“直接資助的有一百多個。有多餘的錢就去資助,加上送學習用品,也該有好幾百學生瞭。”

汶川大地震、貴州雪災後,阿裡木江踴躍捐款。玉樹地震發生後,他索性背上鍋碗瓢盆趕赴青海,從西寧采購瞭幾千塊錢的牛羊肉和蔬菜,不顧高原反應,拿著身份證和退伍證,成瞭二炮部隊救災前線一名“編外”戰士,奮戰瞭十餘天。當地群眾和部隊官兵對這個維吾爾族兄弟由衷敬佩,個個翹起大拇指。

經常有人問阿裡木江:你辛辛苦苦賺來的錢,不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卻捐給瞭貧困學生,為什麼?阿裡木江說,小時候傢裡窮,父母沒什麼文化,自己也隻上到高中。出來賣羊肉串時,經常被人說搶瞭生意,把他打走,甚至還曾被壞人綁住打傷瞭腿。但阿裡木江卻悟出一個道理:那些人是沒有文化才那樣做的。他恨自己文化少,沒文化自己過不好生活;而有的人沒文化也會讓別人過不好!因此,阿裡木江覺得,不能讓想讀書的孩子上不起學,要盡力幫他們!對資助的學生,阿裡木江唯一的要求就是學成後,一定回貧困地區,告訴大傢改變觀念,要讀書,要有文化,對自己好,對別人好,對國傢好。

阿裡木江的事跡感動瞭無數人。現在,他的傢鄉和靜縣成立瞭“阿裡木江·哈力克民族團結一傢親助學基金”。新疆主要新聞媒體開設瞭《“阿裡木江精神”大傢談》欄目。他獲得新疆青年五四獎章、自治區“外出務工模范”榮譽稱號,當選第二屆貴州省道德模范,入選中國文明網“中國好人榜”。















【台灣小糧口】餅乾 ● 牛奶法式薄脆餅(5盒組)開箱推薦【台灣小糧口】餅乾 ● 牛奶法式薄脆餅(5盒組)團購美食 【台灣小糧口】餅乾 ● 牛奶法式薄脆餅(5盒組) 辦公室團購美食#GOODS_NAME#心得分享【台灣小糧口】餅乾 ● 牛奶法式薄脆餅(5盒組)伴手禮#GOODS_NAME#網路團購【台灣小糧口】餅乾 ● 牛奶法式薄脆餅(5盒組)辦公室零食推薦#GOODS_NAME#辦公室零食櫃【台灣小糧口】餅乾 ● 牛奶法式薄脆餅(5盒組)辦公室零嘴 您或許有興趣的東西:

    #KEY_LIST_START#
  • $2
  • #KEY_LIST_END#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mus242km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